您的位置:首頁 >生活 >

公眾有祭奠遇難者的強烈意愿 理應受到尊重

2021-07-28 08:20:25 來源:環(huán)球時報

7月25日晚,河南鄭州地鐵5號線沙口路站D口處,鋪滿了市民自發(fā)前來獻祭的菊花花束。(攝影:李昊)

環(huán)時認為,對獻花和圍擋板都不宜做過度解讀。公眾有祭奠遇難者的強烈意愿,理應受到尊重。相關(guān)部門大概也有在被水淹過的地鐵站開展施工或?qū)嵤┕芾淼挠媱?,二者之間不應形成矛盾,當發(fā)生某種誤解時,需及時溝通化解。

我們認為,鄭州市干部群眾對水災導致傷亡的總體認識是一致的。這當然是天災,但中間也顯然出現(xiàn)了某些點位的工作疏漏。對于那些疏漏的認定和定性需要一些時間來實施更加細致的調(diào)查研判。大家應當有一個基本的信心,那就是時下的中國不可能讓這么大的一場災難稀里糊涂地就過去了,那是美國,是西方,中國不可能那樣。

大家應保持必要的耐心,對于有關(guān)善后的具體爭議,要就事論事地通過相關(guān)渠道加以解決。我們強烈不建議將具體問題或者疑惑進行放大解讀,輕易從不同方向上綱上線。那樣有可能激起更多的懷疑和對立,不利于災后社會消除災情影響的共同努力與和諧。

不要輕易指責政府方面想隱瞞這隱瞞那,在今天的中國最難做到的就是“隱瞞”。也不要輕易擔心群眾的自發(fā)悼念行動受到不懷好意者的誤導,確實總會有少數(shù)人和勢力希望借事挑事,但要相信廣大群眾對他們有識別和抵制的能力。

鄭州暴雨永遠都不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,讓這個記憶帶來持久的警醒,有助于我們今后的平安和更多進步,這是我們應當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