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美食 >

想補氣又容易食滯脹氣 蘿卜人參同吃更好

2019-03-15 10:04:10 來源:廣州日報

最近正在中央臺熱播的《老中醫(yī)》一劇,讓不少觀眾對中醫(yī)藥知識興趣盎然,其中有關用藥的宜忌還真不少。

很多人以為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作用溫和,常買來自己調養(yǎng),最常見的就是入湯食療。廣州中醫(yī)藥大學第一附屬醫(yī)院藥學部丘振文主任中藥師說,中藥配伍應用有“七情”的講究,想達到較好的治療或食養(yǎng)效果,必須了解清楚藥物和食材的性味以及配伍可能產生的結果。比如一些食療方、家常菜,在搭配上,不少“養(yǎng)生達人”可能都習以為常,但仔細思量,也暗合了中藥配伍的“七情”。

海藻甘草不可同用?不能一概而論

《老中醫(yī)》一開場,家財萬貫卻身患重病的秦老爺找了一個又一個醫(yī)生把脈求治,可始終沒有好轉。在同時喝下兩位不同醫(yī)師開的兩副藥后,秦老爺很快就去世了。多位醫(yī)家懷疑是用藥相克導致秦老爺死亡,很多觀眾對這相“相克”的說法感到好奇:哪些藥物不宜合用呢?

“半蔞貝蘞芨攻烏,藻戟遂芫俱戰(zhàn)草,諸參辛芍叛藜蘆……”丘振文隨口念出一段歌訣。

他解釋說,古代醫(yī)家把臨床總結的用藥禁忌編成歌訣,大意是甘草不能跟甘遂、大戟、海藻、芫花同用,烏頭不能跟貝母、瓜蔞、半夏、白蘞同用,藜蘆不能跟人參、沙參、丹參、玄參、細辛、芍藥同用。因為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和傳頌,所以這些歌訣流傳至今,中醫(yī)用藥也習慣遵循,中醫(yī)師和中藥師基本都會背。

丘振文說,這類用藥禁忌的歌訣是提醒中醫(yī)師哪些藥物配伍可能會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或減效增毒,初級醫(yī)生對普通病開方時都會盡量避開。

臨床經驗豐富、醫(yī)術精湛的醫(yī)師辨證準確,講究有其證用其藥,也可能會用到歌訣中提及的禁忌配伍,比如國醫(yī)大師朱良春就好將海藻和甘草同用,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等,或是將海藻、甘遂與甘草同用治療胸水,效果都不錯,可見禁忌與否,也不能一概而論。

中藥有“七情” 快來了解下

“其實,中藥配伍很有講究。”丘振文介紹說,《黃帝內經》講七情指的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驚、恐,中藥配伍應用也有“七情”,即中醫(yī)用藥的注意事項。

這中藥的“七情”又是什么呢?而據(jù)該院藥學部主管中藥師黃楚燕介紹,中藥的七情出自《神農本草經》,分別有單行、相須、相使、相畏、相惡、相反、相殺。除了“單行”是指用單味藥治病之外,其他“六情”都是講配伍關系,比如:

相須:就是將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以增強療效,比如臨床常用的“白虎湯”中,就用石膏與知母配合來增強清熱瀉火的效果。

相使:就是將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藥物,或功效雖不相同但治療目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,以一種藥物為主,另一種藥物為輔,以助提高主藥的療效。比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在一起用時,茯苓就能幫助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效果。

相畏:是指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抑制,比如,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。

相殺:是指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,正如上面提到的,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,反過來說,生姜“殺”生半夏和生南星的“毒”。

相惡:是指兩藥合用,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,原則上應避免,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。比如,干姜與黃芩共用,互相降低藥效。

相反:是指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,原則上應避免。

想補氣又容易食滯脹氣 蘿卜人參同吃更好

“想達到較好的治療或食養(yǎng)效果,必須了解清楚藥物和食材的性味以及配伍可能產生的結果。”丘振文說,比如一些食療方、家常菜,在搭配上,不少“養(yǎng)生達人”可能都習以為常,但仔細思量,也暗合了中藥配伍的“七情”。比如:

黃芪桂圓湯:黃芪性溫、補氣,桂圓(龍眼肉)也是溫補氣血的,一起燉湯不但味道好,滋補氣血效果更好;還有杏仁燉豬肺,杏仁(北杏)止咳平喘,與豬肺一起燉服潤肺止咳效果更好,這兩例可理解為食療中的“相須”;

當歸生姜燉羊肉,羊肉補虛益血,當歸、生姜溫血散寒,加入適量與羊肉一起烹煮,溫補作用更好;又如:草果燜牛腩,草果行氣溫中能增加牛腩溫補效果,這兩例可理解為是食療中的“相使”;

白蘿卜與人參,在很多“養(yǎng)生達人”印象中似乎向來“不對付”,感覺人參是補氣的,白蘿卜是破氣的,以為一補一破,蘿卜“解”人參,是“相惡”,所以服用人參時就不能吃蘿卜?

“其實相惡也有可利用的一面。”丘振文解釋說,比如人參在治元氣虛脫時,配以消積導滯的蘿卜籽(萊菔子)則補氣效果會降低;但對于脾虛食積氣滯的人,如果配以萊菔子,反而有助消化順氣。所以,人參與蘿卜(籽)雖“相惡”,但對于想補氣又容易食滯脹氣的人其實是好事。”

“可見,無論治療還是食療,從中醫(yī)的角度而言,在準確辨證的基礎上,靈活用好藥物、食材才可能受益。”丘振文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