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讓一種共識和理念變成生活習慣,一開始總是不太容易的。你愿不愿意克服一些“小麻煩”,拎著飯盒袋去上班呢?
你的日常出行標配有什么?手機、錢包、公交卡?不知道你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如今,在許多城市的公交、地鐵上,不少上班族多了件標配——保溫飯盒袋。
說起來,上班帶飯這種傳統(tǒng)的生活方式,曾經(jīng)銷聲匿跡過一段時間。時下卻又悄然流行起來,只不過是從以前笨重的“飯桶”,演變成了現(xiàn)在輕巧美觀的飯盒袋。
餐飲業(yè)和外賣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為現(xiàn)代人的一日三餐提供了更多便利。尤其是對于上班族來說,午餐就是打開手機APP下個單,即可坐等美食上門,簡單又方便。但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少麻煩。
來算一筆賬,一份外賣,主食、菜、湯要各自裝盒,為了防止?jié)B漏,還會包裹上好幾層保鮮薄膜。除此之外,商家還會附上一次性餐具、紙巾、訂單條。所有這些,都會被裝進一個更大的塑料袋里。這樣,一餐飯吃完,就會產(chǎn)生滿滿的一大包垃圾。
去年,一家外賣平臺做過一項測試,在3000多人的辦公場所,設置了3個外賣垃圾回收箱,兩個月時間便回收了近8000份外賣垃圾,其中塑料餐盒超過一半。而且,這些塑料餐盒普遍不可降解。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總吃外賣不健康,而且會制造很多外賣垃圾,但有時候可能趕時間或者為了圖方便,也就繼續(xù)點了。
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帶飯一族的隊伍,并且享受著“做飯—拍照—曬朋友圈”的樂趣,你的心里也許會蠢蠢欲動:要不明天開始也帶飯吧?但到了“明天”,總是會遇到一些“攔路虎”,比如“有點麻煩”“不太方便”“明天再說”等等。
想要讓一種共識和理念變成生活習慣,一開始總是不太容易的。有時候,邁出第一步就顯得十分必要。當?shù)罔F上越來越多的人拎著飯菜去上班時,當同事在電梯相遇時互問一句“今天帶了什么好吃的”時,你愿不愿意克服一些“小麻煩”,拎著飯盒袋去上班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