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公共 >

堅守與創(chuàng)新!馬凱餐廳:從“老字號”到“網紅餐廳”

2021-05-25 10:22:39 來源:中華工商時報

“這地安門的馬凱餐廳位置還挺好找,坐地鐵比較方便,八號線什剎海站A出口往前20米就到了,我來得有點早,門口站了一會兒,那時候已經有人在等了,這可是我們兒時的回憶啊!”一位客人說。在等位的客人中,中老年居多,聽口音大多是北京人。馬凱餐廳是很多“老北京人”的心頭念想。

1953年,13名湖南同鄉(xiāng)集資,接收了地安門外、后門橋路西的老字號馬凱冷飲店,并將其改建為經營湖南風味菜肴的餐館,其名定為馬凱餐廳。馬凱餐廳開張之時,不僅坐擁鐘鼓樓地利之便,還有烹飪大師王近仁掌勺、京劇大師梅蘭芳為其剪彩,聚齊了天時地利人和。不少名人儒士,為了品嘗大師親自烹制的美味,體驗坐馬凱品湘菜,舉目鐘樓,遙聽晨鐘暮鼓的別樣意境,紛紛慕名而來。

因為地鐵修建和道路拓寬工程,馬凱餐廳總店于2004年拆除。2017年,西城區(qū)騰出地安門外大街29號的一棟二層樓,重建馬凱餐廳。值得一提的是,餐廳進門處掛的大型湘繡作品《韶山圖》,1988年該作品由人民大會堂贈送給華天飲食集團,作品的湖南元素與湘菜相映,成為餐廳的鎮(zhèn)店之寶。

從“老字號”到“網紅餐廳”

“大桌排到26號,小桌已經排到171號了。”一位正在發(fā)號的服務人員說。“東安子雞、原汁燒海參、松茸湯泡肚尖都不錯,十幾年前我就嘗過,如今重裝開業(yè)了,特意和老伴兒過來嘗嘗老味道。”已排隊40分鐘的宋先生說。

2019年3月19日,闊別地安門15年之后,湘菜老字號馬凱餐廳正式回歸地安門。66歲的中華老字號地安門馬凱餐廳正式重張開業(yè)。

重張后的地安門馬凱餐廳,營業(yè)面積由之前的1500平方米擴大到了2700平方米,就餐環(huán)境進行了全面升級。還新增了外賣窗口,售賣旅游人群喜愛的各種小食品。同時,店內還實施了明廚亮灶、陽光餐飲等食品安全管理工程,提升就餐體驗。

多年來,馬凱餐廳始終堅持“為顧客服務第一”的宗旨。曾接待過無數的食客,而這些食客里不僅有國內名流、國外政要,還有很多普通的老百姓,無論身份高低,馬凱餐廳始終堅持做好菜。據馬凱餐廳第四代技藝傳承人、餐廳經理呂永杰介紹,為確保服務水準,餐廳還專門聘請了有幾十年經驗的服務大師和烹飪大師,對服務和菜品品質進行把控。

立足口味,服務加持下的地安門馬凱餐廳現在日排200多號,一座難求,成為了名副其實的“網紅餐廳”。在消費升級大趨勢的帶動下,馬凱餐廳借新貌煥發(fā)了新生機。

堅守與創(chuàng)新

“看著鮮,吃著嫩,見到這些菜,春天的感覺立馬來了。”李女士高興地說。“春菜我們一般不會進行太多加工,盡可能保持它最鮮嫩的味道和口感。”馬凱餐廳第四代技藝傳承人、鼓樓馬凱餐廳行政總廚陶然說。

重新開張后的地安門馬凱餐廳的菜品在保留酸辣肚尖、毛氏紅燒肉、雙味桂魚等鎮(zhèn)店菜、特色菜基礎上,老師傅還“復活”了紅煨甲魚裙爪、船拐子肉、軟蒸銀鱈魚等老馬凱餐廳的“失傳”菜。

不忘堅守與傳承,同時也要與時俱進。雖然老菜烹飪技藝不變、口味不變,但在選料、用工、盤式等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。以鎮(zhèn)店名菜酸辣肚尖為例,之前對肚尖沒有具體要求,現在要求肚尖厚度為8mm。“盤式上則新增梅酒醉桃紅等意境菜,給消費者味覺和視覺的雙重美好體驗。

現在的馬凱餐廳,根據顧客口味的變化,研制了一系列年輕人喜愛的時尚新品,這里不光有中老年人對口味的菜,年輕人也能有對了胃口的佳肴。同時,店里還在原來菜品基礎上,結合現代消費習慣新研發(fā)了酒香雪花牛肉、飄香羊排、湘西烤牛肋排等新式菜品,既有老味道也有新風格。

今年3月8日,地安門馬凱餐廳特為婦女節(jié)推出了玫瑰蝦球,“這道菜酸甜可口,色澤艷麗,深受女士們喜愛。”陶然介紹說,“酸口、甜口是絕大多數女士們喜歡的口味,她們喜歡,我們就為她們量身烹制,多推這些口味的,讓她們高高興興過節(jié)。”

傳承人制度

徒弟給師傅敬茶,接受師傅贈予的菜譜……在地安門馬凱餐廳重張開業(yè)當天,第四代傳承人呂永杰、陶然集體收徒。

“我們原地重張不僅是位置不變,口味也不變,可以說這次能原地重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華天集團的傳承人制度,該制度確保了老技藝的傳承。”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總經理賈飛躍介紹。

老字號餐飲品牌之所以具有讓人趨之若鶩的吸引力,在于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氣息,代表獨特的地域飲食文化。食客在品鑒美食,大快朵頤的同時,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歷史畫卷也隨之浮現在眼前。

歷史上,著名學者和藝術家周谷成、董壽平、田漢、齊白石、啟功、歐陽予倩、盧嘉錫、關幼波等均為馬凱餐廳的座上客。袁世海、劉雪濤、許姬傳等大師的墨寶懸掛在店堂內。周谷成題寫的“交朋滿座盛友如云”的條幅為大廳增輝:地安門外鼓樓前,妙手當爐煥盛筵,紅字更添湘饌彩,馬龍車水客流涎。

這些,讓馬凱餐廳具有了超出餐飲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底蘊,傳承,就顯得額外重要。

通過建立收徒拜師制度,確立傳承人培養(yǎng)模式,包括馬凱餐廳在內的每一家老字號的技藝傳承人都帶徒3到5名,使老字號技藝后繼有人。目前,華天系統老字號企業(yè)已有45名技藝傳承人,共收徒200余名,這些徒弟中已經涌現出了不少中國烹飪大師等高技術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