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部以京劇為背景的“網劇”,《鬢邊不是海棠紅》是如何利用京劇這個國粹“IP”的呢?隨著該劇的熱播,流行文化和傳統(tǒng)文化如何相互搭臺,相互借力,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。
劇中戲
經典京劇昆曲開唱
互動字幕彈幕同飛
《鬢邊》開播可謂唱得“一出好戲”,首播當日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破7000大關,開播日五個熱搜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。截至北京青年報記者發(fā)稿前,《鬢邊》共上12個熱搜,其中對于演員演技的討論成為喜愛八卦、娛樂事件的熱搜榜的一股清流。演員尹正飾演的京劇名伶商細蕊的演技成為話題詞,其京劇扮相更是受到網友和觀眾的點贊。
據悉,劇集里涉及二十多出京劇、五六處昆曲,包含了旦角八九個流派,觀眾除了能看到耳熟能詳的《貴妃醉酒》《霸王別姬》,更有《打嚴嵩》《救風塵》《百花亭》《玉堂春》《長生殿》《戰(zhàn)宛城》等戲。為了讓年輕觀眾更好地了解國粹,愛奇藝特別準備了“《鬢邊》百科”相應物料普及京劇知識。京劇對于年輕觀眾最難聽懂的是唱詞,電視劇制作方更準備了屏幕右側的“題詞器”,畫風極具中國風之美。北青報記者還看到年輕觀眾用“彈幕邊追劇邊聊戲”,打開彈幕觀劇有一種坐在戲園子里,臺上臺下互動的新感覺。
戲中人
明星苦學戲曲功法
老藝術家親自指導
尹正在劇中高度還原京劇旦角技藝,“云手”“蘭花指”“臺步”都很到位,就連他的“一顰一笑”都恰到好處,不會讓觀眾跳戲。本周VIP會員更新的最新十四集,商細蕊首演《趙飛燕》時首創(chuàng)“玄女步伐”,雖然有戲說的成分,但電視劇中的整體舞臺呈現非凡,給觀眾美的感受。
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,一方面是尹正個人在臺下苦練,另一方面該劇制片人于正找來90歲高齡的京劇藝術家畢谷云,擔任《鬢邊》戲曲顧問。除了親自指導尹正的動作,還讓親傳乾旦弟子尹俊、牟元笛作為戲曲指導全程跟組。于正直言:“拍攝《鬢邊》不僅得到了京劇院的助力,更得到了中國京劇界的支持!”這一切只為了弘揚國粹之美。
人上衣
定制戲服一百多套
專業(yè)繡娘手工繡制
劇中“人物的著裝之精美”也成為討論的話題,對于劇中精致細膩的“服化道”都由衷稱贊。尤其演員們的服飾,不管是復古西裝、華麗戲服,還是典雅旗袍、時尚洋裝,都是美輪美奐、十分用心,體現了劇中民國時代的獨特潮流。
據悉,《鬢邊》劇組總共用了200多套戲服,其中專屬定制的就有100多套,每一套服飾大都耗費數月完成,從繡花線到紋樣都經過了精心琢磨,版型用料也是精挑細選。由專業(yè)繡娘一針一線繡制而成,才有了熒屏上令人愛不釋手的精品效果。
《鬢邊》采用了“燕京八絕”之一的京繡,讓服飾更加大氣華貴。商細蕊在劇中檢查戲服時還提及“蘇繡”。除了本土刺繡技藝,劇中人物程美心的戲服中更有印度絲繡技藝。為了呈現出該劇的“質感”,制片人于正坦言:“花了不少錢,更下了不少功夫!”《鬢邊》劇組不僅展現了國粹,更在劇中展現了中國刺繡這樣的“非遺”,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上做足了文章。
戲外略
延續(xù)中國風戰(zhàn)略
敘事為觀眾調整
作為《鬢邊》的出品方和承制方,歡娛影視在2019年就提出了“影視中國風”的戰(zhàn)略,其出品的電視劇《延禧攻略》《皓鑭傳》《鳳囚凰》等,均融入了傳統(tǒng)文化的元素,以影視化的表達吸引更多年輕人
的關注。
為了讓《鬢邊》的人物立得住,于正“放棄”了自己最為擅長的爽劇模式,“為了讓觀眾更深入地走進人物,我調整了敘事模式,前八集人物交代得更加細膩、有質感。”
如今在電視劇市場,如何在原汁原味保留幾百年歷史文化積淀和精華的基礎上,以更適合現代人視角的方式呈現出來,一直是以國粹文化為底色的影視劇面臨的一個重大考驗。雖然不少電視劇中喜愛融入戲曲元素,但影視圈很少有人敢碰戲曲題材劇。資深制片人張雅直言:“帶有京劇元素的電視劇有文化內涵,但真的拍一遍梨園行的大劇特別難,因為是國粹,博大精深,懂的人多,稍有不慎就容易挨罵。”
北青報記者查閱資料發(fā)現,以戲曲為主要題材的電視劇并不多:1994年由郭寶昌導演的《大老板程長庚》、1997年開播的《大秦腔》、2001年的《天下第一丑》、2003年由康洪雷導演的《青衣》等。這幾部劇在豆瓣評分均較高,平均分在8分左右。此次《鬢邊》首播開分6.9,經過一周的播出,豆瓣評分7.4,一周能讓評分增長如此迅猛的電視劇不多,說明用心做好國粹劇既有市場,觀眾又買賬。
略中策
京劇脫口秀為戲預熱
衍生彩妝讓“風繼續(xù)吹”
在內容本體之外,發(fā)揮平臺生態(tài)協(xié)同效應,對內容IP進行業(yè)務聯(lián)動和衍生打造,進一步擴大內容的影響力和輻射力,這在愛奇藝體系內已形成了常態(tài)化的運作。對于《鬢邊》IP的打造也下足了功夫,愛奇藝邀請到了當代“女老生”的領軍人物王珮瑜,打造了一檔衍生綜藝《瑜你臺上見》,這也是中國首檔京劇脫口秀節(jié)目。愛奇藝副總裁、自制劇開發(fā)中心總經理戴瑩直言:“最開始策劃時,我們跟王珮瑜老師聊這個項目,她還是抱有一些疑問的,因為她不知道我們到底會不會認真地做京劇。等我們做完后,團隊請王老師去看《鬢邊》的樣片,她看完以后就非常興奮,特別想跟我們做這檔綜藝,與劇結合,將京劇文化進一步發(fā)揚光大。”
與此同時,結合《鬢邊》中有大量戲臺妝飾這一特點,愛奇藝還圍繞這部劇開發(fā)了衍生彩妝。復古類型的珠釵、耳環(huán)等飾品,也將在近期向用戶推出。近兩年,各大視頻網站一直致力于在年輕用戶群中深耕傳統(tǒng)文化題材,從劇集到綜藝,為用戶展現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之美,讓國風在年輕人群中一直刮。如愛奇藝去年推出《國風美少年》,用綜藝展現中國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與流行文化碰撞;《延禧攻略》的熱播,讓觀眾對昆曲、刺繡等非遺文化產生了興趣;《黃金瞳》高度還原文物道具風雅韻味、《宸汐緣》展現東方美學服飾及神話元素,都在用創(chuàng)新將傳統(tǒng)文化底色融入現代潮流,為文娛行業(yè)輸送了多個繼承、創(chuàng)新與融合的內容范本,展現了東方文化底蘊與傳統(tǒng)文化的價值內涵。
(文/本報記者 王磊 統(tǒng)籌/滿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