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產(chǎn)經(jīng) >

鄭州順河路的地道“兩摻”是“胡辣湯+博物館”

2022-03-30 08:53:53 來源:瀟湘晨報

頂端新聞記者 王峰 實習生 李玉琪 影像 耿毅卓 司佳琪 出鏡 實習生 楊安然

來鄭州喝胡辣湯得去順河路,如果你帶朋友去喝完胡辣湯,別忘了順路逛逛藏在這里的一家寶藏博物館,相信這份美食文化跨界“兩摻”,會讓你大飽口福的同時也大飽眼福。

一邊是鄭州商代遺址,一邊是聞名全國的方中山胡辣湯,坐落在順河路上的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,纏繞在平民煙火氣和歷史厚重感交織中。頂端新聞系列融媒報道“博物館頂好玩”第二期,頂頂繼續(xù)帶大家沉浸式探館。

大象陶瓷博物館不大,但很精致,小小窄窄的院子空間寬度只夠停一輛汽車,大門狀如陶瓷瓶,園中紫荊樹正值花期,外墻面用唐代魯山段店窯瓷片鑲嵌而成,整個博物館院落如一處鬧市中的幽靜盆景。

博物館中有哪些好玩的?當然是陶瓷,這里的館藏陶瓷讓游客能從中原陶瓷制作工藝的發(fā)展中感受中原文化之美,游客可以在一件件靈動的陶瓷展品中領略黃河故事。

“半陶半瓷”的器物長啥樣?5000年前先民就懂“人性化設計”?

你或許不知道,陶瓷是陶器與瓷器兩類器物的統(tǒng)稱,陶與瓷的質地不同,性質各異,陶不透明、有細微氣孔和微弱的吸水性,擊之聲濁;瓷半透明,不吸水、抗腐蝕,胎質堅硬緊密,叩之聲脆。

但在館內東展廳黃河流域陶瓷精品展中,有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釉尊,它全身呈土黃色,看上去平平無奇,卻兼具陶器和瓷器兩種特質,也被稱為原始瓷,極富研究價值和別樣美感。

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講解員孫浩杰介紹,它是伴隨原料的優(yōu)選和高溫窯爐的出現(xiàn)而出現(xiàn)的,西周的原始瓷是在商代原始瓷的基礎上發(fā)展起來的,造型又有所改進,器物的底部由商代的圜底、內凹底改變成大平底或裝一個向外撇出的圈足,使器物在放置時更加平穩(wěn)。

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是一件新石器時代的仰韶白陶錐刺紋瓶,這件陶器可以說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智慧凝結,小口,垂腹,平底,器身裝飾有細密工整的錐刺紋。整件白陶瓶的造型宛如黃河中的一滴水,渾圓飽滿、氣韻悠長,應該是當時人們在生活中用來盛水或盛酒的器物。

整個瓶子底大口小,重心穩(wěn)且放置后不容易傾倒。仔細觀察可以發(fā)現(xiàn)瓶口有小的收口,這樣的設計既方便倒水,又可以防止握瓶頸時瓶子滑落。而中間的細頸為素面、沒有像腹部那樣裝飾錐刺紋,也是考慮到握瓶時的舒適度,設計非常人性化。

錐刺紋的裝飾又有什么用呢?孫浩杰解讀說,正因為有這些密密麻麻的紋路,使得瓶子的整體有了完美的通透感,這種錐刺紋的來源很可能與當時人們的生活有緊密聯(lián)系,其靈感或取自獸皮、漁網(wǎng)、編織物,并且是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純手工打造的,“它既體現(xiàn)了仰韶先民的生活智慧,還向現(xiàn)代展示了中華文明萌芽時期的美學觀念”。

古代參軍戲和現(xiàn)代相聲有關系嗎?

西邊展廳主題是“太平有象——漢唐樂舞展”,在游客看來這里是一個個呈現(xiàn)舞姿的人俑,其實個中大有來頭。

你聽過古代參軍戲嗎?在博物館西展廳中,有兩個陶俑并肩而立,垂頭哈腰,原來這就是古代參軍戲的形態(tài),參軍戲是中國古代戲曲形式。

據(jù)介紹,參軍戲的起源有兩種說法,一是東漢和帝時,二是在后趙石勒時,在唐代隨著歌舞戲的繁盛,參軍戲也逐漸興起,參軍戲名稱來自一名犯官,因他原來是個參軍,故曰參軍戲,在實際演出中,參軍一詞失去了官職的含義,而演變?yōu)榻巧Q。內容以滑稽調笑為主。一般是兩個角色,被戲弄者名參軍,戲弄者叫蒼鶻。至晚唐,參軍戲發(fā)展為多人演出,戲劇情節(jié)也比較復雜,除男角色外,還有女角色出場。參軍戲對宋金雜劇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。

有人覺得參軍戲兩人的形態(tài)以及表演內容有點像相聲,孫浩杰介紹,根據(jù)目前研究來看,沒有直接證據(jù)表明參軍戲是相聲的起源,“只能說兩者看上去形式較為類似?!?/p>

游客也可以從館中陶俑身上分辨出胡旋舞和胡騰舞的區(qū)別,還有在古代樂器阿夫洛斯管,這是一種誕生于古希臘的原始樂器,為管樂始祖,博物館中的東漢褐綠釉樂俑吹奏的樂器由雙管結合而成,可見當時的中國已經(jīng)存在雙管類樂器,但遺憾的是,現(xiàn)在這種樂器在國內已經(jīng)消失。

想來逛館?攻略看這里

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有3000余件館藏文物,以元代以前的中原陶瓷展示為主。

副館長李紅新介紹,該博物館常年對外免費開放,不但定期更新展覽,還會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,以各種形式為文博愛好者漲知識,需要注意的是,這里每周一閉館,除此之外每天開館時間為9點-17點。

標簽: 陶瓷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 新聞記者 角色名稱 的發(fā)展中